close

sodu010.jpg  

從基因到設計, 2005年, 設計藝術家雜誌 (訪談及翻譯/譚浩 何人可)註:原文對Generative Design 譯為生成設計,但考量其設計成果多樣化的衍生性以及台灣的字義解讀習慣,以及台灣多篇相關論文都以衍生(式)設計稱之,因此在此改譯成衍生設計較為貼切。欲考證原簡體中文版,請參考連結 http://renwu.chda.net/show.aspx?id=106&cid=13

 

受訪者:卻雷斯提諾·索杜(Celestino Soddu),

意大利建築師和設計師,米蘭理工大學建築工程系教授,衍生設計實驗室主持人,國際衍生藝術研討會主席,歐盟-中國交流計劃“衍生設計方法的技術和文化”計劃召集人。主要從事衍生設計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 

 

索杜教授是衍生設計(Generative design approaches)的先驅性人物,早在20世紀80年代就開始了這個領域的深入研究並取得了令人矚目的學術成就,2002年5月, 索杜教授應湖南大學設計藝術學院的邀請,在湖南大學舉辦了一次衍生設計的學術講座,介紹他所開創和發展的衍生設計方法,聽眾對這種全新的設計方法感到非常新奇,尤其是用這種方法生成的建築和產品設計讓人大開眼界。但其衍生設計背後的內涵,卻令人感到非常深奧。今年夏天,應索杜教授的邀請,我們參了加索杜教授在意大利羅馬舉辦的“De Identitate”學術會議,有機會對索杜教授作了一個簡短的訪談,讓我們對這位設計師和他的生成設計有了一個較全面深入的認識。訪談是在學術會議的現場進行的,當聽說這次訪談是為了介紹生成設計給更多中國同行的時候,索杜教授顯得十分興奮。這讓我們感受到這位意大利建築師對衍生設計付出的努力與艱辛。 

 

關於衍生設計 

作者(以下簡稱“作”):索杜教授,您好。首先您能簡單介紹一下什麼是衍生設計嗎? 

 

索杜教授(以 下簡稱“索”):簡單地說,衍生設計是一種科學藝術創作過程,它是通過一種類似生物基因編碼的轉換程序,最終形成人造物或者人造世界的基礎理論。衍生是一種可以用電腦執行的具有基因性質的編碼,在基因編碼不斷演化的過程中可以產生無窮無盡的形式。事實上,基因只是一個比喻。在生物的世界裡,各種不同的基因組合可以產生無窮多的生命現象和生命體。而衍生設計,則試圖找到一種可以產生無窮多形式的基因編碼,而這樣的編碼可以通過電腦進行處理,從而得到各種各樣的設計形態。   

 

作:既然可以用電腦來處理,在電腦輔助設計領域,有一種常見的設計方法就是所謂的“參數設計”,那麼參數設計和衍生設計有什麼不同呢? 

 

索:參數設計就是使用參數工具來產生和控制設計形態。參數設計在運用過程中,在很大程度上局限於有尺寸形體。參數設計的部件不是被生成的而是被描繪出來的,而其複雜性不是通過增加而是通過整合而成的。而利用生成設計,雖然每一個3D 部件也是用參數設計來進行設計的,但是,參數的建立僅僅是一個完整形體的結構元素,可以產生不可窮盡的“形象場景”,這些形象場景因為採用某種理想的編碼而具有強烈的特徵。所以說,衍生設計不是一個設計過程的表現,也不是一個堆積的部件數據庫,而是一個開放的矩陣,這個開放的矩陣會把現存在於世的東西轉換成其他未來可預期的樣子。 

 

作:那麼衍生設計最基本的特徵是什麼呢? 

索:衍生設計法的特徵在於它運用不斷生成並具基因性質的編碼,來建構一個開放的形象結構體系。雖然這個最終的形象會與眾不同,甚至不可名狀,但是卻可以被人們輕易地認知。雖然最終的形像都是不相同的,卻都表現出獨一無二的個性。採用衍生設計法的設計作品就像具有人工DNA,DNA在每一件設計作品中都會被認知,因為這些設計作品都帶有基因的印記,即設計者的思想。 

 

 

作:索杜教授,您說衍生設計的作品就像一個 “人工DNA”,您能具體說明一下嗎? 

 

索:“人工DNA”是一種比喻。事實上就是衍生設計法的編碼系統中的轉換編碼。編碼系統就彷佛自然生物結構中的DNA,控制著生物演化過程中千變萬化的複雜性。換句話說,我們也可以把基因轉換編碼看成是一組用來描繪和確定某種特殊設計行為的概念。 

 

作:這樣看來,“人工DNA”或者說轉換編碼是衍生設計最基本的元素,但是,對於一個建築或者產品來說,更多可能是通過某種部件來形成的。您能告訴我這樣的部件是怎麼從轉換編碼生成的?這樣的部件又是怎麼生成建築的? 

 

索:為了建立每個單獨的生成部件,這種人工化的DNA需要一個可以演化的系統,或者說是一種人工智慧。這個系統能夠發展和產生適合我們這個時代的程度不同的複雜性,目標是能將那些複雜的生成部件最終賦形,使它們形成城市、建築、工業製品。為了對複雜的生成部件進行賦形,有必要設計出能夠在系統結構演化過程中使用和指導的範例。為了能夠做出這麼多可以組合的範例,我就需要像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師做的那樣,對建築的空間結構進行分門別類的組織。因此,我建立了一個系統,在這個系統中建築的各個生成部件的關係是相互嵌套的,這個系統是建築空間的可演化結構和非演化結構的基礎。非演化結構也是值得重視的,因為在演化的過程中它可以完全推翻與其相同的結構。除此之外,這個系統還具有折疊功能,它能夠改變空間結構的拓撲關係。這樣就可以生成建築了。 

 

從“Tracce”到“巴西利卡” 

作:索杜教授,您是什麼時候開始進行關於生成設計的研究工作的呢? 

索:我的第一個實驗開始於1984年。我的第一個衍生實驗來源於我對一幅歷史圖畫產生的想法。作為一幅二維的速寫,即使這幅畫很抽象,但是如果能夠從某個角度觀察它,我們是否可以認為它是一種具有立模型的衍生編碼?這個從二維到三維的過程不是一個自動演化的過程或者演繹的過程,它實際上是一種主觀理解的過程,這種主觀理解表現出建築師具有的一種可能的思維。在這個想法的基礎上,我製作了一種名為“Tracce”的概念軟體。這種軟體使用一套編碼能夠把二維的圖像轉換成三維的模型。 

 

作:Tracce 之後接下來的工作是怎樣的呢? 

 

索:接下來的實驗我就要面對城市規劃和設計中的最為棘手的問題之一——城市特徵。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明顯特徵,城市特徵不是某種靜態的東西,它是一個開放的過程,好像具有自然生命那樣。說得更專業一些,它是一個不停地發生轉換的模型。例如威尼斯城,為了維護它的城市特徵,它就必須遵循這樣的發展思想,那就是:明天的威尼斯應該比昨天的威尼斯更加威尼斯。在這樣理解的基礎上,我設計了“衍生設計方法”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生成設計軟體——Basilica。 Basilica 能夠生成建築的3D模型,能夠控制建築的尺寸、材料、技術以及功能結構,就像個人的虛擬建築工作室一樣,每一個三維模型都是從某種“和諧”編碼中生成的,這種編碼的運行能夠依照個人的建築理念並且表現出強烈的建築特徵。比如我利用 Basilica 完成美國一家銀行的設計方案,八個不同的結果源自於同一個設計概念。 

 

作:太令人驚奇了。Basilica 到現在有15年的時間了,您一直都在您的設計活動中使用它嗎? 

索:事實上, Basilica 是一個不斷改進的衍生設計方案,15年來我一直利用每一次做建築項目的機會去使用它。現在, Basilica 成為一個真正的虛擬建築工作室,能夠在實時的情況下實現豐富多樣的建築3D模型。

 

為了證明這生成的設計具有強烈的城市特徵,索杜教授還把這些設計作品展示給城市居民們,聽取他們的反應。 

 

 

衍生設計在工業設計領域的應用 

作:衍生設計的思想顯然不會局限在建築領域,在其它領域也應該有應用吧?比如在工業設計領域。您能介紹一下嗎? 

 

索:1991年,我就開始研究一種用於工業產品設計的衍生設計方法。可以認為這種想法是要研究出一種可操作的工具,這種工具能夠生成或者產生無窮無盡的人工製品,雖然每個製品的形式不同但是它們的使用功能和藝術品質卻是相同的。這種衍生設計法也代表著一種革命,在工業產品的設計與製造領域開創了一個新時代。這種設計方法將表現工業產品獨一無二和不可重複的特徵,就像自然界中的生物所具有的那種特徵一樣,這是在藝術創作的行為上人類模仿自然的機會。 

 

作:在工業設計領域的衍生設計和傳統設計有什麼區別呢? 

 

索:我在前面說過,人工物品的基因編碼圖碼庫就像自然界的DNA一樣,不是指的某一件物品,而是指的物品的一個種類。工業設計不再是針對一個物品的設計,而是針對物品的一個種類的設計思想以及該種類物品的工業製造。利用圖碼庫的多樣性成果可以生成3D模型,工業製造設備可以直接生產這些模型,譬如數控機床,這些都是工業製造的普通技術。獨特的物品能夠採用相同的設備和造價進行製造,就像印刷機,可以印製特徵不一、頁數不同的作品,但是印刷成本卻差不多。 

 

在結束訪談的時候,索杜教授又一次打開他隨身攜帶的筆記本電腦,向我們展示了他在全球各地拍攝的照片以及他用衍生設計方法設計出來的形態各異的作品。看著索杜教授興致勃勃地介紹著作品的時候,我們看到了這位意大利建築師完全沉浸在他畢生努力和奮鬥的設計事業中的幸福與快樂。也許,正是這樣的幸福與快樂,伴隨這許許多多像索杜教授這樣將畢生精力投入到設計中的人們,成為他們前進的動力。正如索杜教授說的那樣——衍生設計是一場新興的革命,這種方法也許是文藝復興時期科學與藝術相結合的時代精神,在數位時代的新探索。 (文/譚浩 何人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ensuk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