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ST8.jpg   

   這一套軟體甫在國內推展,我會購買這套軟體的原因之一為它是由義大利人設計,並在義大利業界取得一定的占有率後,才被一家美國公司買下來。我很好奇義大利人在輔助設計軟體開發上是否也有同樣的天份,以及別於他人的見解。

 


  在原廠連結上看得到在交通工具造型設計的運用,這是一個對於該軟體在造型輔助設計上很重要的指標,畢竟義大利本身也是一個以汽車產業為主的國家,當然我並不了解像Ferrari、Lamberghini這種以工藝為主的少量產超跑是否也使用電腦來輔助其設計。然而在產品設計的例子,感覺這套軟體沒有提出很其說服力的績效,不過以交通工具方面的表現來看,就瑕不掩瑜了。但看得出來這套軟體仍是以輔助設計為前提,而非輔助製造,這一點也不令我意外,但這也表示要打進國內市場有點困難。

   以使用Rhino的經驗來看,目前大部分自由曲面軟體在初步舖面的理念大致相同,因此勝負取決在後續微調,建構樹以及參數調整這兩項似乎是公認的方向,這套軟體除了參數調整,還有一項功能是將特徵線投射在旁邊工作平面上,調整曲線時同步對原所在曲面進行調整,好處是不用考慮該曲線在原位的軸向或偏斜度等問題,調整比較快,同時又兼具建構樹的作用。

   至於原廠強調的一項特色,即機能骨幹生成功能,我是覺得還好,對於不知如何決定造型的人來說可以提供一些想法,但對於很多造型構想源源不絕的設計師來說,就不是那麼必要了,他們會花費比較多的時間,就自已想要的造型與製造組裝方式或內部工程運作來作最佳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ensuk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