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GDsoftware.jpg 

   在研究過程中陸陸續續發現許多generative design相關軟體,很多是以程式語言為基礎,以控制平面幾何圖形為主,較接近Shape Grammar 的延伸運用,以3D軟體為基礎的則較接近參數式設計,以動態變更為主,但具衍生性的程度較低。若以廣義來說,幾乎很多程式語言都可以算進來,包括Python、Processing等等。但若以產品設計、建築來說,3D幾乎是必要條件,但其中衍生性也分為很多種程度,有些軟體是以產生表面陣列結構為主,Digital Fabrication,雖然結構可能帶有不同機能或強度,但視為一種pattern的意味比較重。下圖是2011年對衍生設計工具的綜合評比,About Generative Design platforms by Mark Loomis,原作者在之後又寫了一篇Rhino Grasshopper VS Generative Components,顯見這兩者是較為廣泛運用的,不過GC是比較針對建築領域,GH則沒有局限。文中提到未來5年內,衍生設計工具必然會整合到目前所屬建模平台上,如Rhino或Microstation,而Autodesk 現在也在急起直追,我想各自可能也會發展語言式或視覺化兩個系統,例如Rhino同時有Grasshopper 和Rhinoscript。

Screen Shot 2012-03-28 at 上午9.45.31     

   回到產品設計的運用,產品的結構設計有專門的工程師在負責,也有他們專用的參數設計軟體,因此結構部分比較不是衍生設計軟體可以輔助或發揮的空間。而且產品的外型對應的目的很多,不只是機能,樣式、語意、界面都使得將之衍生化變得更加複雜,目前軟體管控的是如何產生造型,至於造型是被何種價值決定、變換和混合,現在很難具體反映在系統上的。雖然造型也可以說是某種pattern而已,但在參數表達上真的複雜多了,畢竟以產品設計為目的,真正完整把設計想法轉換成程式和參數是相當困難的事。相對於建築用的衍生系統應用,以產品設計為目的的衍生式軟體設計者,或者說願意將軟體真的運用在產品設計實務上的人比較少。現在許多建築科系都開始開設這類課程,但我想在產品設計科系開設這種課程的難度肯定不同,在訓練的出發點和可應用必要性都很容易被質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ensukai 的頭像
    kensukai

    米蘭設計留學日誌

    kensuk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