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前兩天seminar的行程之一,拜訪建築工程學院及實驗室。位在Leonardo校區的建築工程系有自已專屬的模型工作室,功能與Bovisa校區的模型工廠不同。由於建築模型大多是比例模型,因此它們的模型工作室配備的都是德國Proxxon的各式精細加工機,如迷你線鋸、圓鋸等等,專門用來製作精細物件。
可以看到雖然是模型工作室,但維持得相當整潔,每台工作機都設置妥善的集塵管,接到輕鋼架上,不知噪音如何處理。此外,數位控制加工機更是不可或缺的設備,特別是向量雷射切割機,抵得過好幾台線鋸機,同時RP現在也是建築系很廣泛運用的設備。
上圖介紹建築工程的課程結構,但義大利的大學部只有三年,即使只有三年,幾何、參數、程式、電腦運算仍在其課程核心佔有極重角色。可能受到這一年來吸收相關知識影響,我也開始思考工業設計是否應該設立產品造型幾何、參數式建模、設計運算相關選修課程,在我之前的學生問卷調查中,台灣工設系學生對於3D模型幾何知識相當缺乏,如向量、曲線階數、連續性以及曲面連續性。
上圖是用紙模型還原中國央視總部大樓設計的原始幾何錐體,下圖中間桶狀模型是美化Bovisa地區桶形結構地標的概念設計。
上下圖,工作室內部。
上圖,接下來他們介紹一個在Garlibadi 附近的商業區計劃案,裡面包括幾棟米蘭市少見且具地標性的大型商業建築。由於米蘭市採取限建限高的保守都計政策來維持城市風格,因此這些高層建築很容易在米蘭都市景觀形成僅有的地標。為謹慎評估這些建築對都市景觀形成的影響,這個計劃案大量運用各種虛擬技術來呈現該區建築未來對週圍區域產生的影響。就我記得的部分,
(1)利用小型攝影機在比例模型中穿梭,有點像是在幫城市模擬照內視鏡,攝影機應該是針孔型,並接有一條電纜,以行人的高度看街景。為此,他們分別製作了1/200以及1/500的不同比例,甚至部置了極小的行人和車輛模型,他們甚至走火入魔到用線拉動小車模擬動態街景。
(2)利用實際於街景中行走所拍攝的影片,估算攝影機行走動態的位置、透視角及動線,把標的建築的3D呈像運算一次,再將天際線以上去背,將兩個影片合成,即可得到路人在建築附近主要街道前進時,所觀察到該建築樣貌,相當複雜的模擬工作。
(3)用動畫模擬這些高層建築的陰影,在一天的日照狀況下,對週圍區域所形成的遮蔽影響。米蘭市大部分建築高度有限,雖然少了很多容積,但也因此日照相當平均,這是很大的優點。而這些高層建築必然會為週圍建築造成日照時間的損失,這一點必須審慎評估。這個計劃使用了AR擴增實境技術,把建築模型放在一個以大型LCD為桌面的平台上,而LCD能顯示所有在畫面上建築在一天中指定時刻的陰影,而且當把單一模型從LCD上移開的話,其陰影就不會顯示,由此來對單一或建築群所形成的陰影進行評估。
觀後感:我覺得我比較適合走這種技術性研究,比理論研究單純多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