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OMG...太感人,這一幕簡直像是文藝復興時期的油畫,美得我都想信教了,攝於米蘭音樂學院旁邊的無名教堂。
來到米蘭看過不少教堂,其實這裡的教堂就跟台灣的廟差不多,看過艋舺之後,我就一直以“廟口”來稱呼Duomo,反正門前也是幫派一堆,有餵鴿幫、套繩幫、彈天幫......,所以回去以後我把彰化天后宮說成彰化Duomo也是很合理的。
大學時期修建築相關的課,研究廟宇的資料很多,從建築、工藝角度來剖析的所在多有,但實際生活中真正懂得把廟宇當做藝術來欣賞的少之又少,可見東方人對於廟宇的功能性還真的都是心靈層次,因此大部分用來形容廟宇的好話不外乎香火鼎盛、神明靈驗等等,回頭想想西方人對神的要求標準還真是有限,要知道在台灣的神明,明牌報不準是很失職的。
看到這個穹頂,對應到台灣的廟宇,就是正殿的八方拱頂,一樣是雕樑畫棟,只是東西元素不同,但相對地在其他細節,台灣廟宇就附著太多功能性而雜七雜八的東西,也容易因此顯得粗糙,日本的廟宇文化則介於兩者之間,注重精緻細節、器物、氣氛和儀式性。
這座廟前面一直在施工,我很擔心這個飛簷上的小童哪天想不開會掉下來。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