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則四月中的歐洲新聞,大意是說義大利的米蘭理工大學在2014年開始會更大程度地增加英文授課的比例,說全英文授課,我覺得不太可能,由此可知目前我們學校英文課程比例之低。就設計學院部分整個大學部都是義語授課就不用說了,碩士課程只有一門是英文授課。當然米蘭理工作這樣的宣佈很明顯的說好一點是國際化,但實際上是想拓展國際學生市場,米蘭理工顯然意識用義語授課很明顯無法與主流留學市場競爭,為了拓展財源不得不做這樣極端的變革。但我還是對這樣的轉變樂觀其成,不過2014年我也應該畢業了,再來是這種轉變並非一蹴可幾,就我們設計學院專任師資幾乎是99﹪是義大利人,其中不乏不講英文的老教授,我想這不是學校一聲令下就能馬上取得成效,甚至可能得花上更多年。
我不知道其他學院或學校怎麼樣,我自己學習的過程常常遇到上課時老師或同學不自覺地切換到義大利文,之後就回不來了,因為班上只有我和韓國同學聽不懂義大利文。再來是在博士研究上,指導教授能講英文,跟能用英文帶博士生還是有差距,我的指導教授雖然主辦國際研討會多年,但我發現在討論時,我們在認知上的差距不知是對各自理念的堅持還是語言造成的理解落差。當然我很同意很多跟義大利傳統製造業有關的課程以英文來上,肯定跟其他英文授課課程有不同程度的困難,這就不單是學校轉換語言這麼簡單而已,學校外部資源、兼課老師、業界人士不可能也跟著講英文,學校沒有做好足夠的配套措施斷難實行。
我目前還欠學分,聽說學校跟IELTS有合作提供博士生的英文課,我馬上就決定要修了,雖然在義大利我主要是用英文跟別人溝通,但待久了其實英文不進反退,再不趕快把英文補起來,我無法想像我的論文會寫成什麼樣子。這個課程由於不是學校本身提供,因此我們還必須再支付140歐,不過這巳經比之前四五百歐的費用好多了。繳費之後我們必須進行一次分級考試,其實考試不是很容易,它的考法蠻有趣的,例如有種題型是三個句子裡都有個空格要填同一個字,這如果對英文字的多義性了解不夠多,很可能全軍覆没,或者換句話說的題型,這也要對語意和文法的掌控要有一定程度,不過這些樂趣都是在之後檢討時才發現。
分班之後的英文老師雖然是義大利人,但英文完全沒有口音,也相當專業,能夠全盤控制自已的說話和用字水平符合我們的理解程度。先拋開一般義大利社會不諳英文的狀況不談,其實我一直以為在我們學校裡,學英文應該對義大利學生來說,一定比我們亞洲學生來得容易一點,不過事實上除了同樣使用英文字母以外,義大利文的發音和文法規則反而對他們造成不小的阻礙,不比我們學英文來得少,老師經常糾正義大利學生的發音。有5﹪的時候老師也會遇到必須用義大利文才能讓義大利學生理解的時候,看來英文和義大利文在語言上的分歧還不小,但大部分時候老師很少說義大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