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0918.jpg 

MediaWorld是知名連鎖電子電器賣場,在米蘭有三四家,如下圖,很類似台灣的燦坤,好處是什麼都買得到,但檔次有限,略遜於Fnac。其他電子連鎖賣場還有 Saturn和Darty,性質差不多。雖然義大利設計有名,但除了少數如咖啡機的特殊產品,義大利並沒有太多自有電子產品品牌,在這裡的賣場也充斥不少在設計和製造品質低劣的產品,而相同產品的價格又比台灣高出一截,台灣的3C產品真的可以考慮拿來這裡送人,因為那些東西在這裡價格不貲。

Screen shot 2011-02-06 at 下午2.31.23.jpg 

以下屬於閒聊:一年多前,我結束在台灣的最後一個顧問案後來到米蘭,當時為客戶開發的智能吸塵器總算投產,準備參加今年漢諾威展並在歐洲上市,於是正巧在義大利的我就先考察一下現行產品價格。

老字號的iRobot為359~499歐,平價一點的Hoover也要249歐,想攻高階價位的三星價格399起並上看549歐,始祖之一的Electrolux三葉蟲則不見踪影,Dyson也未在這裡推出其智能產品。結論是目前這種產品的價格並未如一年多前我們開發時所預測的萎縮,山寨產品並未大量投市,市場還是由主流品牌佔近90﹪,當時做為比較對象的韓系品牌現在仍能打出高價策略,還算成功進軍市場,雖然不知賣得如何,但至少是正面消息,同時他們也順利推出超薄機種,這一點也大致和開發時PM做的預測差不多,而iRobot在那之後再也沒更新產品,這倒是一個適合中階品牌進攻市場的狀態。

IMG_0822.jpg 

更妙的一件事是我在本校2007年的PhD論文裡看到有人把家用智能產品設計拿來當博士研究,而在這種產品設計案裡掙扎了一整年的我,要說能夠歸納出什麼設計法則,我還真說不出個具體的東西,理論上“智能”應該是產品的AI能夠考量使用者的狀況和需求,而自動做出符合使用者需求和期望的動作,變成one button產品。然而AI如何能夠“考量”,必然要有“輸入”,如智能吸塵器能夠自行移動,那麼環境路徑、佈塵量、使用時段週期都可以做為輸入參考,以進行判斷和選擇對應措施,前提是產品需具有偵測元件,而偵測元件的設計佈局以及故障都可能增加失效風險和維修成本。另外很多產品則依賴消費者的輸入做為判斷的依據,例如汽車油門會紀錄駕駛踩油門的習慣,來決定加速的模式和判斷誤踩的可能性。然而這些AI理論上應當減少界面的複雜度,但是我們看到許多智能產品仍然不脫一堆面板和很厚的說明書,這和許多90年代的電器產品比起來並沒有差多少。智能產品研究更多值得寫的或許會是使用行為的分析以及AI的對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ensuk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